成都智明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融资信息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业绩波动明显,正处于业务转型期,同时,公司主要股东持续减少持股比例。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市场对此次融资的合理性及其未来成长潜力产生了浓厚兴趣。
公司概况
2002年3月28日,智明达公司完成注册并正式成立。自那时起,公司致力于高可靠性嵌入式计算机领域的业务发展。至2021年4月8日,智明达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成功上市。在首次公开募股过程中,公司筹集到的净资金达到了3.82亿元。不过,这一金额较原先设定的目标减少了5440万元。至2024年终,该企业嵌入式计算产品线在其总收入中占比达到了惊人的99.46%,成为主导地位。
业务特点
嵌入式计算机在结构上与个人电脑存在差异,其设计重点在于特定功能的执行。这类设备具备快速响应、低能耗、体积紧凑和稳定性强的特点。然而,它们并非适用于所有场合,而是根据特定任务进行定制设计和生产。
营收变化
自2017年以来,该公司的营业收入呈现持续增长态势,规模逐年扩大,从1.71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6.63亿元,累计增幅达到约288%。然而,进入2024年,公司业绩遭遇显著下滑,营收锐减至4.3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了33.95%。与此同时,净利润仅为0.19亿元,同比下降幅度高达79.79%。公司方面强调,目前状况主要源于“军品订单交付的延迟”。进入2025年第一季度,该公司的业绩显著提升,其营收额达到了8068.72万元,较上一季度增长了64.69%。
募资计划
公司近期计划推行流程精简措施,并计划向特定投资者发行股票,所筹集的资金总额预计将不超过2.13亿元人民币。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无人装备及商业航天嵌入式计算机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投资规模预计为1.5亿元。此外,公司还将额外投入63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该举措旨在构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
重点方向
本次筹款活动聚焦于商业航天领域,旨在将技术成果推广至无人装备和商业航天两大板块。无人装备领域涉及无人机、无人舰艇等智能操控技术,商业航天领域则涵盖为卫星、火箭等提供高稳定性计算组件的业务。
减持争议
在增资扩股期间,主要股东不断减少所持股份,其目的是为了回笼资金。自2024年开始,实际控制人王勇及其关联企业共青城智为频繁进行股份减持。在这一年中,共青城智为成功套取2560万元。到了2025年,该企业再度进行套现,套额增至4552万元。王勇计划在2025年6月将资金变现,预计变额约为1.48亿元。截至目前,其累计实现的收益已超过2亿元人民币。这一数额与目前进行的增资募资的规模相仿,因此,在投资者群体中引发了广泛的质疑。
广大公众对智明达最近的融资举措高度关注,此举措能否切实推动其业务架构的优化调整引人瞩目。此外,大股东减持举动或许会对公司日常运营产生何种后果,亦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在此,我们诚挚地邀请各位读者为本文点赞、转发,并踊跃参与评论与讨论。